調查體型設計合體校服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委員王定東表示,目前本市中小學校服大多缺乏民族、地域特色,運動裝大多肥大,搭配也不太科學,“老、土、丑”問題突出。為落實今年6月新頒布的中小學生校服標準和教育部等四部委的精神,市教委決定在北京服裝學院成立“北京中小學校服研發中心”。
該中心將組建以北服知名設計師為主體的校服設計團隊,研發具備傳統文化、充分展現北京地域特點的校服款式,各學校或可提取各自文化元素進行專屬校服設計。另外,將在全市開展中小學生體型調查,構建人體尺寸數據庫。
研發中心潘波介紹,除了尺寸,還將研究學生運動中的體表變化特征,完善放松量設計,以及體表溫濕度變化特征及服裝材料特性,提高校服舒適性。
開展校服安全檢測評價
自從2013年曝出“毒校服”事件,安全問題一直是學校及家長最在意的。國家于今年6月頒布了校服的國家標準。北京中小學校服研發中心也特設服裝安全研究檢測中心,根據國內外紡織品安全技術標準,做好校服的安全評價和檢測。
據統計,全國中小學生每年由于畢業和校服更換產生的廢棄校服達數十萬噸。中心將研究廢舊校服無害化回收利用體系,建議校服使用單一纖維面料,通過細節設計和面料研發在滿足合體性的條件下延長校服的使用周期。
潘波透露,研究中心正在搭建校服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未來學校可通過該平臺為中小學生定制個性化校服。
順義學生校服配備標準翻倍
順義區教委副主任王彪介紹,今年順義區校服配備工作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是提高校服配備標準,將每名學生300元的配備標準提高到600元。采購資金由近300萬元提高到近1300萬元。
其次是提高受眾面,將配發年級由三個年級增加到五個年級,受益學生數因此增加近6000人。
第三是提高配發數量,由每名學生兩套秋裝、一套夏裝,提高為每生兩套秋裝、兩套夏裝。另外,在校服面料和款式選定環節,加入家長和學生需求的調研環節。